高二化学教案模板_高二化学教案|当前消息
2023-03-21 00:52:35来源:互联网

1、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2、  思路分析: 观察反应前后 的化合价的变化: 。CuSCN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十分清楚,则化合价的变化更不易一一找出,另外氧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该题不宜使用一般方法配平,因SCN- 和HCN中元素化合价较复杂,做起来较麻烦,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地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根据题中已知条件设未知系数求算。


(资料图)

3、  设 计量数为 , 计量数为 ,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有7x=5y。

4、  所以x:y=5:7,代入后用观察法确定其它物质计量数,最后使各项计量数变为整数,得:16。

5、  注:解本题是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本题若用确定元素化合价变化进行配平,需确定 中 为+1价,S为-2价,1个 应当失去 ,可得相同结果,但做起来较麻烦。

6、  启示: 因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化学反应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个反应都了解的很透彻,抓住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依据,即可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7、  例3 在强碱性的热溶液中加入足量硫粉,发生反应生成 -和 。生成物继续跟硫作用生成 和 。过滤后除去过量的硫,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强碱液后再通入足量的 , 跟 反应也完全转化为 。

8、  (1)写出以上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9、  (2)若有a mol硫经上述转化后,最终完全变为 ,至少需 和 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10、  (3)若原热碱液中含 6mol,则上述a mol硫的转化过程里生成的 中的 值为多少?

11、  选题目的:该题以信息的形式给出已知条件,是培养学生学会提炼题中信息作为解题依据的能力;锻炼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学习方法;复习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知识在解题中的应用。

12、  解析:

13、  (1)① ② ③

14、  ④

15、  (2)从氧化还原电子得失关系看,电子得失均在硫元素之间进行。

16、  从 ,失电子;从 ,得电子。

17、  所以 完全转化为 所失电子数与 转化为 所得电子数相等,即:

18、  amol amol

19、  由 守恒, 完全转化为 需 和 。

20、  (3)原热碱液中含 ,则反应①中消耗 。根据反应①、②、③,有 ,所以 。

21、  启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服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这是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凡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要考虑得失电子守恒规律的合理应用。

22、  教学目标

23、  知识目标

24、  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5、  能力目标

26、  培养学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技能。

27、  情感目标

28、  通过对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

29、  教学建议

30、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和步骤。

31、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32、  教材分析:

3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侧重理科学生所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本节介绍的“化便谷升降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34、  教材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引入,说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但对于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不太方便,进而引出用“化合价升降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35、  本节教材通过三个典型的例题,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细致分析;介绍了三种不同的配平方法,培养了学生灵活看待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36、  教材还通过问题讨论,将学生易出错误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用配平时应遵循的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进行分析判断,强化了配平的关键步骤—使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7、  教法建议

38、  教学中应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利用学生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接触的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本节内容。教学中应采用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不能使学生一步到位,随意拓宽知识内容。

39、  1.通过复习,总结配平原则

40、  教师通过以学生学习过的某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电子转移及化合价的变化,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41、  2.配平步骤

42、  [例1]、[例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配平基本步骤:

43、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分别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得出升降数目。

44、  (2)使化合价升高与化合价降低的总数相等(求最小公倍数法)

45、  (3)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它物质的化学计算数(包括部分未被氧化或还原的原子(原子团)数通过观察法增加到有关还原剂或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上),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

46、  该基本步骤可简记作:划好价、列变化、求总数、配化学计量数。

47、  [例3]在一般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逆向配平的方法。属于经验之谈,是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8、  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配平技能,建议在分析完每个例题后,补充针对性问题,强化技能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49、  另外,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可组织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讨论”、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配平要满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练习加以巩固。通过设置该“讨论”内容,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知识,强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50、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补充配平的另一种方法—离子一电子法,以及不同化合价的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确定方法:氧化产物中的被氧化元素的价态不能高于还原产物中被还原元素的价态。

51、  如: (浓)— 氧化产物是 而不是 或 ,还原产物是 而不是 。 氧化产物 的还原产物 。

52、  典型例题

53、  例1 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

54、  ,请配平方程式。

55、  选题目的: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般配平方法,当使用一般配平方法有困难时可用其它方法配平。拓宽视野,达到简化配平方法的目的。此题适于任何学生。

56、  解析:一般可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关系

57、  5NH4NO3 ==== 2HNO3+ 4N2↑+ 9H2O

58、  升高3×5

59、  降低5×3

60、  为了简化配平过程,也可通过反应物中氮元素的平均化合价及变化关系

61、  5/2NH4NO3 —— HNO3+ 2N2↑+ 9/2H2O ===>5NH4NO3 === 2HNO3+ 4N2↑+ 9H2O

62、  N:+1——→+5 升高4×1

63、  2N:(+1—→0)×2 降低2×2

64、  注:在配平此题时一定要注意,氮元素的化合价不能出现交叉现象

65、  解答: 9。

66、  启示:对于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价态不清或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价态不同时,只需根据化合价法则,找出元素的相应化合价,抓住质量守恒、电子守恒,就可正确配平。

67、  例2 已知 在下列反应中失去7mol电子,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选题目的:加强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依据是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总数相等。”的理解。此题作为提高能力可介绍给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

68、  目的要求: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

69、  初步学会滴定管的正确操作]

70、  了解中和滴定的全过程,为学生进行定量实验打下基础。

71、  重点难点:中和滴定的操作

72、  教学过程:

73、  引入

74、  化学定量分析的方法很多,而滴定法是其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但是滴定的手段有很多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滴定方法(如: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而酸碱滴定是滴定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掌握此种滴定法是化学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

75、  板书

76、  第五节 酸碱中和滴定

77、  一.一.酸碱中和滴定

78、  1.原理

79、  提问

80、  (1)在一定量的碱溶液中,滴加酸,正好中和时,碱和酸应该有什么定量关系?

81、  引出

82、  H+ + OH == H2O(中和反应实质)

83、  n(H+)== n(OH-)

84、  根据此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酸碱相互反应来测知未知液浓度

85、  (2)不同酸碱的定量关系

86、  HCl + NaOH === NaCl + H2O

87、  1mol 1mol

88、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89、  1mol 2mol

90、  H3PO4 + 3NaOH ==== Na3PO4 + 3H2O

91、  1mol 3mol

92、  (3)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x溶液体积(L)

93、  n = cV

94、  阅读

95、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的溶液浓度。

96、  例题1

97、  在未知浓度氢氧化钠溶液0.23L,需加入0.11mol/L的盐酸溶液0.29L才能完全中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98、  板书

99、  (1) (1) 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100、  (在化工生产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知道某种酸或减的标准浓度,例如:在实验室有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怎样测定他们的准确浓度呢?这就需要利用上述酸碱中和反应中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来测定。)

101、  教学目标:

102、  使学生掌握油脂的存在、组成、结构、重要性质和用途;

103、  了解肥皂的成份、工业制取原理和过程;

104、  认识油脂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进行科普教育;

105、  指导运用旧知认识新知的方法,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6、  教学重点:油脂氢化、水解的基本原理;结构决定性质原理的应用

107、  教学用品:投影仪、试管、胶头滴管、猪油、菜籽油、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等

108、  教学思路与设想:

109、  由于本节处于高二有机化学的最后,既具有探索新知,又具有运用旧知的作用。因此,本节教学从复习旧知识入手,由生活中的现象展开,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多回忆、多思考、多动笔,共同研讨中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油脂的存在组成结构 性质 用途为线索,最后总结重点知识、练习巩固结束课程。

110、  教学过程():

111、  教 师 活 动

112、  学 生 活 动

113、  教学意图

114、  请与出甘油及几种已学的高级脂肪酸的结构式(教师巡查)

115、  甘油与硬脂酸等能反应吗?试与出有关反应方程式。(一个学生板演,教师不作评价)

116、  硬脂酸甘油酯的结构(同右栏) O

117、  酯的通式:R—C—O--R/

118、  来自于: 酸 醇

119、  其它高级脂肪酸也可发生类似的反应。从它们的结构看,应属于 ? 类物质。它们是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动物脂肪、植物油的成份统称油脂。这节课就来探讨油脂的有关化学知识。

120、  课题,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56~157 序言部分

121、  ·学生书写后,同桌交换指正。

122、  CH2—OH C17H35COOH(硬脂酸)

123、  CH—OH C17H33COOH(油酸)

124、  CH2—OH C15H31COOH(软脂酸)

125、  ·学生回答后,书写反应式:

126、  CH2

127、  —OH

128、  CH—OH +3C17H35COOH

129、  CH2—OH

130、  CH2OCOC17H35

131、  CHOCOC17H35 +3H2O

132、  CH2OCOC17H35

133、  ·观察投影订正写法,并与酯的通式比较。

134、  ·回答“酯类”。区别“脂”与“酯”的不同

135、  ·与生活中所见的实物相联系

136、  ·默读教材,对油脂作初步了解油和脂肪的区别

137、  检查对已学知识掌握的准确性。调节课堂气氛。为“油脂”的结构作铺垫。

138、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139、  进入新课

140、  一、油脂的结构和组成

141、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分析试写出油脂的通式。O

142、  通式:R1—C--O—CH2

143、  R2—C—O—CH

144、  R3—C—O—CH2

145、  通式中R1-、R2-、R3-可以相同吗?一定相同吗?——教师不作评价,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57“油脂的组成与结构”之第一、二段后回答上述问题。

146、  单甘油酯——烃基相同

147、  混甘油酯——烃基不同

148、  烃基饱和呈固态;烃基不饱和则呈液态

149、  ·试写通式

150、  ·订正各自的写法结果,作笔记

151、  ·带着疑问默读后,回答:

152、  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153、  ·作笔记

15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抓住事物共同特征的能力

155、  启发思考、调用旧知以获取新知,为“油脂氢化”埋下伏笔

156、  二、油脂的性质

157、  (1)炒菜时油脂遇水有什么现象?衣服上沾染油怎样清洗效果好?

158、  (2)它们体现了油脂怎样的化学性质?

159、  物理性质

160、  油脂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在0.9~0.95g/cm3之间),易溶于有机溶剂等.

161、  向猪油(或菜籽油)中分别加水和汽油的实验;指出工业上用有机溶剂提取植物油。

162、  从油脂的结构看,它们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163、  ·回忆生活中的感性认识,议论:不溶于水——浮于水面上——熔化过程中挥发——有的有香味——用汽油清洗好……

164、  ·一同学总结,其他同学补充.

165、  ·记笔记

166、  ·联想酯的通性及萃取原理

167、  ·思考并回答(联系酯的通性)

168、  训练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169、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170、  进行合理的推理

171、  化学性质

172、  ①溴水分别与猪油、菜籽油作用;② KMnO4溶液分别与猪油、菜籽油作用

173、  实验现象是 ? ; 这是因为 ? ;它表明油脂具有 ? 性质。

174、  天然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由于高级脂肪酸的烃基不饱和而呈液态,因此,这样的油脂兼有烯烃的性质。

175、  2.油脂的氢化

176、  要求学生试写油酸甘油酯(单甘油酯)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177、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178、  C17H33COOCH+3H2 C17H35COOCH

179、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180、  不饱和烃基(液态) 饱和烃基(固态)

181、  自制“硬化油的用途”胶片(内容略)

182、  加成反应主要发生在油酸的烃基上,油脂由液态转变成固态,因此称为油脂的硬化,产物称为人造脂肪(硬化油)。硬化油的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可以生产肥皂、硬化油、甘油、人造奶油等。

183、  ·观察实验现象。

184、  ·自由起立回答:①菜籽油可使溴水及KMnO4溶液褪色,表明它具有不饱和烃基;②猪油使溴水褪色(可能是由于萃取作用)、遇KMnO4溶液分层却没有明显现象,表明烃基饱和

185、  ·学生静听,把熟悉的知识与现象串联起来,深化认识。

186、  ·(在提示加成比例后)试写

187、  ·学生记,分析反应前后的变化。

188、  ·看投影,

189、  听讲述,

190、  记摘要,

191、  理解油脂硬化的意义与实际应用。

19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精神,以及总结结论的表达能力

193、  训练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194、  准确掌握油脂氢化反应的实质和特点

195、  进行科普教育,体会化工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96、  如前述油脂属于酯类,那么它应该具有酯类通性的 ? 性

197、  2.2 油脂的水解

198、  酯类水解的条件, 要求写出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反应方程式。

199、  ① 酸性条件下的水解

200、  C17H35COO-CH2

201、  C17H35COO-CH +3H2O ……

202、  C17H35COO-CH2

203、  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硬脂酸和甘油。强调该条件下的水解是可逆的。

204、  怎样才能使油脂的水解进行的非常彻底呢?

205、  方案的可行性——加碱——使生成物中的酸减少,促使反应物完全消失。

206、  ② 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207、  C17H35COO-CH2

208、  C17H35COO-CH +3NaOH ……

209、  C17H35COO-CH2

210、  (留空格写“皂化反应”)

211、  硬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生成硬脂酸的盐和甘油。强调该条件下的水解是不可逆的,反应能够进行到底。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称为“——皂化反应”。

212、  ·议论,果断地做出判断——油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213、  ·回忆乙酸乙酯在无机酸作用下的水解。两个学生板演,其它学生在下面写后师生共查(系数、连接符号等)。

214、  ·订正写法,作笔记

215、  ·设想多种方案,互相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216、  ·辨别NaOH作为反应物和作为反应条件时反应式写法的不同。

217、  ·静听,记笔记,认识皂化反应。

218、  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219、  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检查学生书写的准确性

220、  训练学生发散想象及评价能力。超前认识可逆反应的平衡与移动知识

221、  肥皂的制取

222、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肥皂制取的过程有哪些?

223、  肥皂制取过程的四阶段,并投影讲析(投影内容及讲析内容略):

224、  皂化 盐析 分离 加工成型

225、  水浴 加NaCl 加填充料等

226、  洗涤剂的洗涤原理。

227、  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利用。

228、  ·阅读课本肥皂的制取,总结制取过程的步骤。

229、  ·静听,作简要笔记

230、  ·静听,思考理解有关内容;

231、  ·与生物知识相衍接。

232、  培养学生提炼知识线索的阅读自学能力

233、  介绍化工生产,进行科普教育,了解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拓展知识

234、  ·看黑板发言

235、  培养自学与总结能力

236、  随堂检测练习

237、  (1) 和 统称油脂,其结构可表示为 。

238、  若油脂中不饱和烃基相对含量 ,则熔点较高,例如 。

239、  反之,则熔点较低。

240、  (2)、液态油生成固态油脂,要在 条件下,用油与 ? 反应

241、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242、  A 油脂不属于酯类; B 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性质; C 油脂的氢化又叫油脂的硬化;D 油脂属于混合物

243、  (2)下列物质中能使溴水褪色的且有沉淀生成的是:

244、  A乙烯 B油酸 C苯酚 D丁炔

245、  (3)油脂皂化后的混合物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246、  A 萃取胜B蒸馏 C过滤D盐析

247、  某同学说“酯的碱性水解是皂化反应”对吗?

248、  4.使1mol乙酸乙酯和1mol油脂完全水解,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49、  ·读题,选择(判断)结论。

250、  ·在教师的引导下订正结论

251、  巩固知识,促进理解,检查本节课教学效果

252、  P162习题、6

253、  附:板书设计 第六节 油脂(属于酯类)

254、  一、 油脂的组成与结构 2.1 油脂的氢化 副板书:

255、  R1-C-O-CH2 单甘油酯-烃其相同 …… 脂与酯的区别

256、  R2-C-O-CH è 混甘油酯-烃基不相同 2.2 油脂的水解&

257、  nbsp; 油和脂肪

258、  R3-C-O-CH2 烃基饱和时呈固态, ①酸性时 洗涤剂

259、  不饱和时呈液态 …… 油脂与营养

260、  二、油脂的性质 ②碱性时

261、  物理性质 ……

262、  …… ___皂化反应

263、  化学性质 肥皂的制取:……

264、  高二化学教案5

264、  [教学目标]

265、  1.知识目标

266、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电离平衡(第一课时)。

267、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从分类标准角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跟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等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

268、  (3)理解电离度、电离平衡等含义。

269、  2.能力和方法目标

270、  (1)通过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分类关系的认识,理解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掌握用不同分类标准对同一对象进行分类的方法。

271、  (2)通过有关实验,提高从化学实验探究化学本质的能力。

272、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273、  由弱电解质的电离、阴阳离子共存等特征,体会矛盾体双方相附相存的对立统一关系。通过电离平衡中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离子间的结合这种动态平衡关系,进一步体验化学平衡的“动”、“定”、“变”等特征。

274、  [重点与难点]

275、  本课时的重点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76、  本课时的难点是弄清化合物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

277、  [教学过程]

278、  见ppt文件。

279、  课堂练习:

280、  1.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弱电解质的是( )。

281、  (A)H2O、NH3·H2O、H3POHF (B)Cu(OH) CH3COOH、C2H5OH、CH3COONa

282、  (C)H2SOBa(OH)BaSO4 (D)H2SiOH2S、CO2

283、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除水分子外,不存在其它分子的.是( )。

284、  (A)NaF (B)NaHS (C)HNO3 (D)HClO

285、  3.医院里用HgCl2的稀溶液作手术刀的消毒剂,HgCl2熔融时不导电,熔点低。HgS难溶于水,易溶于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关于HgCl2的描述合理的是( )。

286、  (A)是难溶的共价化合物 (B)是离子化合物

287、  (C)是一种强电解质 (D)是一种弱电解质

288、  4.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289、  (A)熔融氢氧化钠 (B)石墨棒 (C)盐酸溶液 (D)固体氯化钠

290、  5.下列物质容易导电的是( ),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第一课时)》。

291、  (A)熔融的氯化钠 (B)硝酸钾溶液 (C)硫酸铜晶体 (D)无水乙醇

292、  6.将0.1 mol·L-1的CH3COOH溶液稀释10倍,下列微粒浓度减小得最多的是( )。

293、  (A)CH3COO- (B)OH- (C)H+ (D)CH3COOH

294、  7.浓度与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的碳酸钙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95、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296、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297、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比醋酸更多

298、  (D)盐酸与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一样多

299、  8.关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正确的叙述是( )。

300、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01、  (B)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度大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度

302、  (C)强电解质在任何浓度的溶液中都100%以离子的形态存在,而弱电解质则大多数以分子的形态存在于溶液中

303、  (D)在一般的浓度下,强电解质的一级电离是不可逆的,而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304、  9.在一定温度下,在冰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着加入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305、  (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

306、  (2)a、b、c三点处,溶液的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

307、  (3)a、b、c三点处,电离度最大的是_______;

308、  (4)若要使c点溶液中c(Ac-)增大,溶液的c(H+)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9、  10.试用简单的实验证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CH3COOH H++CH3COO-的电离平衡。要求从促进和抑制CH3COOH电离两个方面写出简要操作、现象及实验所能说明的问题或结论。

310、  课堂练习答案

311、  1A,2C,3D,4D,5AB,6D,7AD。8D。

312、  9.(1)在“O”点处还未加水,是纯醋酸,纯醋酸中醋酸分子没有电离,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导电能力为0。 (2)c

312、  10.(1)在醋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2)将上述溶液加热,发现溶液红色明显加深,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反应,升温使电离程度增大,H+浓度增大,故溶液红色加深,说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3)向(1)中加入醋酸铵固体,振荡后溶液红色明显变浅,是由于醋酸铵溶解后,CH3COO-增大,平衡向左移动,即电离程度减小,H+减小,故溶液红色变浅。说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

313、  【学习目标】

314、  1.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315、  2.了解铁分别与氧气、水、酸、盐等物质反应的情况

316、  3.了解氧化铁与酸反应的情况

317、  4.了解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了解氢氧化铁的受热分解

318、  5.了解Fe3+氧化性,认识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

319、  【基础知识】

320、  一、金属铁

321、  1.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银白色,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具有延展性,能被磁铁吸引。

322、  2.化学性质:

323、  ①与非金属反应:Fe + Cl2 Fe+ S 在纯O2中燃烧

324、  ②与水蒸气反应:

325、  ③与非氧化性酸(盐酸.稀硫酸)反应:

326、  常温下,铁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

327、  ④与盐反应:古代湿法炼铜

328、  二、铁的氧化物——氧化亚铁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329、  FeO Fe2O3 Fe3O4

330、  颜色

331、  俗称

332、  与HCl 不作要求

333、  用途 略 红色油漆和涂料 略

334、  三、铁的两种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

335、  Fe(OH)2 Fe(OH)3

336、  颜色变化 白色 → 灰绿色 → 红褐色

337、  化学性质 ①转化 4Fe(OH)2+O2+2H2O= 4Fe(OH)3

338、  ②与盐酸 与盐酸

339、  四、盐

340、  (1)Fe2+和Fe3+相互转化:

341、  FeCl2溶液跟Cl2反应:

342、  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

343、  (2)Fe2+和Fe3+鉴别

344、  Fe2+ Fe3+

345、  水溶液颜色

346、  浅绿色 棕黄色

347、  加入NaOH 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红褐色

348、  先加入KSCN 无现象 血红色

349、  后通入Cl2

350、  归纳整理: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351、  【典型例题】

352、  1. (20xx年水平测试)常温下,铁与下列酸溶液作用产生H2的是( )

353、  A.浓硫酸 B.稀硫酸 C.浓硝酸 D.稀硝酸

354、  2.下列氯化物,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化合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355、  A.FeCl2 B.FeCl3 C.MgCl2 D.CuCl2

356、  3. (20xx年水平测试)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存在( )

357、  A.NO3- B.Fe3+ C.SO42- D.Mg2+

358、  4.要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FeCl3,可行的是( )

359、  A.滴入KSCN溶液 B.加入铁粉 C.通入氯气 D.加入铜粉

360、  5.将铁的化合物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不发生颜色变化,再加入适量氯水,溶液立即呈红色的是( )

361、  A.Fe2O3 B.FeCl3 C.Fe2(SO4)3 D.FeO

362、  6.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

363、  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32 -+ 2 H+ = CO2↑+ H2O

364、  B.金属锌放入稀盐酸中 Zn + 2H+ = Zn2+ + H2↑

365、  C.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 + Cl2 = Fe3+ + 2Cl-

366、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H+ + OH- = H2O

367、  7.(20xx年水平测试)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A13+、Fe3+、K+、NH4+、C1-等离子,现通过如下实验对其中的阳离子进行检验:

368、  (1)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

369、  (2)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NaOH溶液过量后沉淀又完全溶解。实验过程中还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70、  据此可以判断该待测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一定没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还有一种阳离子没有检验,检验这种离子的实验方法是(填写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71、  8.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试回答:

372、  (1)写出B的化学式 ,D的化学式 。

373、  (2)写出由D转变成H的化学方程式 。

374、  (3)写出向G溶液加入A的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 。

375、  9.(20xx年水平测试)将一定质量的铁、氧化铁、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100 mL4.40 mol/L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896 mL H2(标准状况),残留固体1.28 g。过滤,滤液中无Cu2+。将滤液加水稀释到200 mL,测得其中c(H+)为0.400 mol/L。则原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是( )

376、  A.2.4g B.3.36g C.5.60g D.10.08g

377、  【学习目标】

378、  了解钠及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了解钠分别与氧气、水、酸、盐等物质的反应情况

379、  了解氧化钠分别与水、酸等物质的反应情况

380、  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的反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381、  了解钠、钾的焰色反应

382、  【基础知识】

383、  一、单质钠

384、  物理性质: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密度,熔点。

385、  化学性质:

386、  (1)与氧气反应:(钠与氧气的反应与条件有关)

387、  常温条件下;加热条件下。

388、  (2)与水(酸)反应:

389、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离子方程式为。

390、  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反应的现象及解释:

391、  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392、  ②熔化成光亮的小球:(钠的熔点;该反应为反应)

393、  ③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气体产生)

394、  ④发出嘶嘶的声音:(反应剧烈)

395、  ⑤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生成的溶液呈性)。

396、  (3)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否置换出铜?

397、  结构解释:Na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周期表中的位置,Na原子易(“得到”或“失去”)个电子成为稳定结构,作剂,表现出强性,在自然界中以态(“游离”或“化合”)形式存在。少量的钠可保存在中。钠着火不能用水来灭火,一般用。

398、  二、钠的氧化物——氧化钠过氧化钠

399、  名称[高考资源网]过氧化钠氧化钠

400、  化学式

401、  颜色

402、  与水反应方程式Na2O+H2O====2NaOH

403、  与CO2反应方程式Na2O+CO2====Na2CO3

404、  稳定性比较比稳定

405、  三、钠重要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

406、  Na2CO3 NaHCO3

407、  俗称

408、  水溶性均溶于水,溶解性:>

409、  溶液酸碱性水溶液均显性,同浓度碱性:>

410、  热稳定性稳定不稳定

411、  稳定性:>

412、  与盐酸

413、  反应[Ks5u。com]

414、  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

415、  与CaCl2溶液现象

416、  相互

417、  转化2NaHCO3 Na2CO3+CO2↑+H2O

418、  NaHCO3+NaOH=Na2CO3+H2O

419、  Na2CO3 + H2O + CO2 == 2 NaHCO3

420、  鉴别

421、  方法

422、  五、焰色反应

423、  钠——色钾——色(隔着蓝色钴玻璃)

424、  操作:用洁净的铂丝在外焰灼烧,至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时为止,用铂丝蘸取待测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用完后,用洗净,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时即可。

425、  整理: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26、  ①

427、  ②

428、  ③

429、  ④

430、  ⑤

431、  ⑥

432、  ⑦

433、  ⑧

434、  【典型例题】

435、  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436、  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

437、  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

438、  C、钠与氧气化合时作还原剂

439、  D、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440、  对于反应:TiCl4+4Na == 4NaCl+T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41、  A、该反应说明钠是强还原剂,可用于冶炼金属

442、  B、该反应中Ti元素被氧化

443、  C、该反应条件是TiCl4在熔融状态或在水溶液中

444、  D、TiCl4是还原剂

445、  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446、  A、加入适量盐酸

447、  B、加入NaOH溶液

448、  C、加热

449、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450、  下列有关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451、  A、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

452、  B、相同条件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

453、  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剧烈程度强于碳酸氢钠

454、  D、向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试液,都显红色

455、  (2009年学业水平测试)“脚印”、“笑脸”、“五环”等焰火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壮观,这些五彩缤纷的焰火与元素的焰色反应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456、  A、观察K2SO4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457、  B、Na与NaCl在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458、  C、可以用焰色反应来区别NaCl和KCl

459、  D、焰色反应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460、  (2009年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常温常压下,D、F、K均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A是由单质C在D中燃烧生成的淡黄色固体。(反应中生成的部分物质已略去)

461、  请回答下列问题:

462、  (1)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463、  (2)化合物E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464、  (3)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_____;

465、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 ___。

466、  【巩固练习】

467、  钠跟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468、  A、钠的熔点低B、钠的密度小

469、  C、钠的硬度小D、有强还原性

470、  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

471、  A、HCl B、NaCl C、FeCl3 D、Na2SO4

472、  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473、  A、加入适量盐酸B、加入NaOH溶液

474、  C、加热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47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476、  A、Na2CO3和NaHCO3均可与HCl反应B、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477、  C、Na2CO3的稳定性比NaHCO3弱D、Na2CO3能与氯化钙反应而NaHCO3不反应

478、  下列关于Na和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479、  A、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480、  C、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D、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

481、  如图所示的试管中盛2ml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再向试管中倒入1ml煤油,然后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块金属钠,用小刀切一小块放入试管中,可观察到钠首先沉到煤油底部,一接触水即产生大量气泡,钠块变成球状向上浮,同时水层变红色,一会儿之后,钠又慢慢沉降到两种液体的交界处,又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使钠上浮,如此反复,直至钠块消失。根据上述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482、  (1)本文中说明的钠的物理性质主要有:

483、  ①;

484、  ②

485、  ③ 。

486、  (2)本文中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87、  物质A是由A元素组成的单质,将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为黄色,B,C,D是含有A元素的三种不同化合物,A、B、C、D按右图关系进行转化:

488、  ⑴写出化学式:

489、  A B C D

490、  ⑵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以及①②③的离子方程式。

491、  ① ②

492、  ③ ④

493、  有一种白色粉末是无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称取0.442g灼烧至恒重,把放出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0.2g沉淀,灼烧后的残渣能与30m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求:

494、  (1)原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495、  (2)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496、  教学目标:

497、  (1)知识与技能目标:

498、  a知道空气污染指数(API)、光化学烟雾的概念。

499、  b了解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500、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01、  认识化学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自己营造一个空气清新、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502、  教学重点:

503、  (1)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504、  (2)酸雨形成过程中所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05、  教学难点:

506、  (1)减少二氧化碳污染所采取的措施。

507、  (2)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508、  教学过程:

509、  【引入】从1997年5月起,我国有十几座城市先后开始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为大众提

510、  供空气质量信息。济南市也在其中,在此基础上,很多城市又发布了空气质量日报。表1-1-1

511、  是某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你了解各项内容的含义吗?

512、  【阅读】表1-1-1某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

513、  污染指数首要

514、  污染物空气

515、  质量级别空气

516、  质量优化

517、  SO2NO2PM10

518、  233556PM102良

519、  【板书】一从空气质量报告谈起

520、  1解读空气质量报告

521、  【讲解】要了解该表中各项内容的含义,我们首先从什么时空气污染指数(AirPollution

522、  Index,简称API)开始。目前,空气质量报告中涉及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523、  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指数是将某种污染物浓度进行简化处理而得出的简单数值形

524、  式。每天分别测定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出它们的污染指数,其中污染指数最大的污染物

525、  就是当日的首要污染物,并将其污染指数作为当日的空气污染指数(AirPollutionIndex,

526、  简称API)。API作为衡量空气质量好坏的指标,其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API在空气污

527、  染指数分级标准中所对应的级别就是当日的空气质量级别。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表1-1-2,

528、  了解下我国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及各个级别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529、  【讲解】空气质量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污染物的排放量,

530、  另一个是气象条件。

531、  【联想质疑】

532、  1空气质量报告为什么特别关注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

533、  2你知道什么是光化学烟雾吗?它时怎样形成的?

534、  3通过必修模块的学习,你已经熟悉酸雨的成因和危害了。那么你知道工业上时如何防止酸雨形成的吗?

535、  【板书】2污染物的来源与治理

536、  1)氮氧化物与光化学烟雾

537、  【板书】①氮氧化物

538、  【讲解】引起大气污染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用NOx表示。

539、  来源:化石染料的燃烧,汽车尾气。

540、  N2与O2的反应机理:

541、  O2=O+OO+N2→NO+N

542、  N+O2→NO+O2NO+O2→2NO2

543、  【板书】②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smog)

544、  【讲解】臭氧(O3)和过氧乙酰硝酸脂(PAN)等有毒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浅蓝色烟

545、  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546、  危害:刺激人的呼吸系统而引发病变;刺激人的眼睛,引发皮肤癌等。

547、  治理措施:对汽车尾气进行净化处理,加强以氢气为动力的染料电池汽车的研制。

548、  【追根寻源】阅读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示意图及文字。

549、  【板书】(2)二氧化硫与酸雨

550、  【讲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及其被氧化所生成的三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溶解于降水中,

551、  分别生成亚硫酸、硫酸和硝酸等,这是造成降水PH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看出,二氧

552、  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治理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成为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

553、  的重要途径。烟道气体脱硫是一种大规模脱硫方式,采用的大斗是石灰石-石膏法,图1-

554、  1-4是脱硫过程使用的吸收塔的示意图。煤烟中的二氧化硫在吸收塔内与洗液中的碳酸钙

555、  反应成亚硫酸钙,然后又被烟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钙。硫酸钙可以做成生产石膏板材的原

556、  料等。

557、  【板书】(3)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呼吸系统疾病

558、  【讲解】漂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总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总悬浮颗粒物中,

559、  粒径在10um以下的颗粒物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者飘尘。

560、  危害:可吸入颗粒物(PM10)及其吸附的其他有毒物质,被吸入体内会聚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多种疾病。20xx年春季发生的严重呼吸系统窘迫综合症(SARS)的一种重要传播体——患者的飞沫,就是带又SARS病毒的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在大气中可持续很长的时间,含量高时会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

561、  措施:减少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要从它的源头——工业烟尘和灰尘着手。消除工业烟尘可采取的措施包括改造锅炉、提高染料效率和安装有效的除尘设备等。为减少因风扬起的灰尘,应尽量保持路面清洁,减少裸露地面的面积;拆房作业时必须先用水喷淋,并在施工现场采取纱网防尘、随时冲洗进出车辆的轮胎、及时清除建筑垃圾等措施。另外,职务可以过滤多种大气污染物,使大气得以净化,因此造林绿化时防止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562、  【过渡】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时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甚为密

563、  切。

564、  【板书】二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565、  【交流研讨】阅读课本,并结合自己生活知识完成第六页表格。

566、  【活动】老师与同学共同讨论完成表格。(略)

567、  【讲解】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对室内空气质量造成严重污染的几个方面。

568、  【板书】1厨房——室内空气污染严重的空间

569、  【讲解】来源:厨房是室内空气污染严重的空间,其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煤、

570、  煤气、液化气等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氢氧化物等造成的污染;二

571、  是烹饪菜肴时产生的油烟造成的污染。

572、  危害:厨房油烟与烧菜时油的温度有直接关系:当油温高于200C时,会产生具有强烈辛辣味的丙烯醛,它对鼻、眼、咽喉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当油温度更高时,除了产生丙烯醛外,还会产生其他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入苯并(a)芘等。

573、  【板书】2装饰材料——居室空气污染的源头

574、  【讲解】来源:装饰材料挥发出的苯,甲醛等有害物质可能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居室里

575、  的苯(benzene)主要来自建筑装饰中使用的涂料、填料、胶黏剂、防水材料等。涂料和胶

576、  黏剂时居室内甲醛(methanal)的主要来源。

577、  危害:苯对人的皮肤、眼睛和上呼吸道油刺激作用。苯的吸入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可能引发癌症。甲醛可导致人体嗅觉功能异常、肝脏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可以致癌和致畸物质。

578、  【知识支持】甲醛也叫蚁醛,化学式为CH2O,式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甲醛化学性质

579、  活泼,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

580、  【板书】甲醛性质

581、  a加成反应

582、  催化剂

583、  HCHO+H2CH3OH

584、  加热

585、  b氧化反应

586、  催化剂

587、  2HCHO+O22HCOOH

588、  加热

589、  加热

590、  HCHO+2Cu(OH)2HCOOH+Cu2O↓+2H2O

591、  【学生活动】阅读知识支持

592、  【板书】3吸烟——不可小看的污染

593、  【讲解】来源:吸烟也是严重污染室内空气的因素。烟草燃烧释放的烟雾含有烟碱、一氧化碳、醛类、苯并(a)芘等多种有害物质。

594、  【动手空间】烟草烟雾中有害化学成分的检验

595、  ①按课本组装使用装置,点燃香烟,用大号的医用注射器从装置尾部抽气,使烟雾

596、  依次通过各试管。

597、  ②检验是否含有醛类:取下装有蒸馏水的A试管,从中取出5mL溶液加入另一试管,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2mL,用酒精灯加热后,观察发生的现象。

598、  ③检验是否含有一氧化碳:观察B试管中新鲜动物血的颜色的变化。

599、  ④检验是否含有烟碱:取下装有酒精溶液的C试管,直接滴入几滴HgCl2,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600、  【注意事项】①凝固了的血液不易与一氧化碳发生作用,因此动物血液要用新鲜得,且要

601、  加入抗凝血剂(如柠檬酸钠溶液)。

602、  ②HgCl2有剧毒,使用时务必十分小心。

603、  【实验现象】

604、  a在步骤②中,现象时加热后的试管产生了红色沉淀,结论是香烟燃烧产生的

605、  烟雾中含醛类。

606、  b在步骤③中,现象时新鲜的动物血液的盐酸由深红变为鲜红色,结论是香烟

607、  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

608、  c在步骤④中,现象时试管内产生了白色沉淀,结论是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

609、  含有烟碱。

610、  【讲解】烟碱(nicotine)又称尼古丁,时存在于烟草中的一种生物碱。

611、  危害:烟碱是使人吸烟成瘾的物质。少量眼镜能引起中枢神经兴奋,大量烟碱则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甚至使心脏麻痹而导致死亡。烟碱会减弱人体的免疫功能。

612、  烟雾中的一氧化碳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结合,从而减少血液的载氧量,增加心脏负荷。

613、  【思考】了解了关于室内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我们该如何注意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为自己和家人营造一个空气清新的居住环境呢?

614、  1. 1.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615、  说明

616、  为什么要用滴定管:量筒的精确度不高。

617、  滴定管是一根带有精确刻度的细长玻璃管,管的下段有可以控制液体流量的活塞。

618、  (1) (1) 优点:易于控制所滴加液体的流量、读数比较精确。

619、  (2) (2) 滴定管的正确操作:

620、  I. I. 两种滴定管在构造上的不同点:碱式---活塞

621、  酸式---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

622、  II. II. 滴定管的读数方法:

623、  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最大量程有25Ml、50mL

624、  精确度: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

625、  最后一位是估计值。

626、  III. III. 滴定管的洗涤:

627、  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来润洗。

628、  IV. IV. 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瓶约1cm为宜。

629、  V. V. 操作:酸式滴定管:

630、  碱式滴定管: 挤压位置

631、  酸碱中和滴定

632、  锥形瓶:上下都不靠。

633、  滴定时,禁止:左手离开活塞、眼睛看别的地方,要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634、  板书

635、  操作过程:

636、  (1) (1) 查:

637、  (2) (2) 洗:先水洗,后润洗。

638、  (3) (3) 盛,调:

639、  (4) (4) 取:待测液、指示剂

640、  (5) (5) 滴定:

641、  (6) (6) 记录读数:

642、  (7) (7) 数据处理

643、  讨论

644、  1. 1. 完全中和点和滴定终点虽然不同,但可以等同计算。

645、  如:用0.1mol/LNaOH滴定20mL0.1mol/LHCl.

646、  氢氧化钠体积 [H+] pH

647、  0 0.1 1

648、  10.00 0.033 1.48

649、  15.00 0.0143 1.85

650、  19.50 0.00125 2.9

651、  19.80 0.0005 3.3

652、  19.98 0.00005 4.3

653、  20.00 10-7 7

654、  20.02 2x10-10 9.7

655、  20.20 2x10-11 10.7

656、  pH

657、  7

658、  氢氧化钠体积

659、  2. 误差分析:

660、  (1) (1) 润洗

661、  (2) (2) 进气泡

662、  (3) (3) 锥形瓶润洗

663、  (4) (4) 滴定管漏水

664、  (5) 读数角度

665、  教学目标

666、  1.使学生了解乙炔的重要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667、  2.使学生了解炔烃的结构特征、通式和主要的性质;

668、  教学重点

669、  乙炔的结构和主要性质。

670、  教学难点

671、  乙炔分子的三键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672、  教学方法

673、  1.通过制作乙炔的球棍模型认识乙炔分子的碳碳叁键结构;

674、  2.实验验证乙炔的化学性质;

675、  3.类比、分析得出炔烃的结构特征、通式和主要性质。

676、  教学过程

677、  前面我们将C2H6分子的球棍模型中去掉两个氢原子小球,在碳碳原子之间又连了一根小棍,得到了乙烯的含双键的共平面结构,现在如果通过反应使C2H4分子中再失去两个氢原子,得到的这种C2H2分子的球棍模型。

678、  碳碳原子以叁键形式结合。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679、  这个分子就是乙炔分子。在该分子里两个碳原子之间有3个共用电子对,即以叁键形式结合,据此,请大家写出乙炔分子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680、  按要求书写乙炔分子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并由一名学生上前板演:

681、  一、乙炔分子的结构和组成

682、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683、  C2H2H-C≡C-H乙炔分子的比例模型

684、  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685、  CaC2+2H2OC2H2↑+Ca(OH)2

686、  乙炔可以通过电石和水反应得到。实验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687、  [投影显示]实验室制乙炔的几点说明:

688、  ①实验装置在使用前要先检验气密性,只有气密性合格才能使用;

689、  ②盛电石的试剂瓶要及时密封,严防电石吸水而失效;

690、  ③取电石要用镊子夹取,切忌用手拿电石;

691、  ④作为反应容器的烧瓶在使用前要进行干燥处理;

692、  ⑤向烧瓶里加入电石时,要使电石沿烧瓶内壁慢慢滑下,严防让电石打破烧瓶;

693、  ⑥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向烧瓶里加水时要使水逐滴慢慢地滴下,当乙炔气流达到所需要求时,要及时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停止加水;

694、  电石是固体,水是液体,且二者很易发生反应生成C2H2气体。很显然C2H2的生成符合固、液,且不加热制气体型的特点,那是不是说就可以用启普发生器或简易的启普发生器来制取乙炔呢?

695、  ⑦实验室中不可用启普发生器或具有启普发生器原理的实验装置作制备乙炔气体的实验装置。主要原因是:

696、  a.反应剧烈,难以控制。

697、  b.当关闭启普发生器导气管上的活塞使液态水和电石固体分离后,电石与水蒸气的反应还在进行,不能达到"关之即停"的目的。

698、  c.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启普发生器是厚玻璃仪器,容易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699、  d.生成物Ca(OH)2微溶于水,易形成糊状泡沫,堵塞导气管与球形漏斗。

700、  该如何收集乙炔气呢?

701、  乙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与空气比较接近,还是用排水法合适。

702、  熟悉和体会有关乙炔气体制备的注意事项及收集方法,并由两名学生上前按教材图5-14乙炔的制取装置图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将电石用镊子小心地夹取沿平底烧瓶内壁缓慢滑下,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一滴一滴地缓慢滴下,排空气后,用排水法收集乙炔气于一大试管中。

703、  由几个学生代表嗅闻所制乙炔气的气味。

704、  请大家根据乙炔分子的结构和所收集的乙炔气来总结乙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705、  三、乙炔的性质

706、  1.物理性质

707、  无色、无味、ρ=1.16g/L、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708、  实际上纯的乙炔气是没有气味的,大家之所以闻到特殊难闻的臭味是由于一般所制备得到的乙炔气中常含有PHH2S等杂质造成的。

709、  根据乙炔、乙烯和乙烷的分子结构特点,预测乙炔该有哪些化学性质?

710、  [小组讨论]乙烷分子中两个碳原子的价键达到饱和,所以其化学性质稳定;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而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被打开,所以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乙炔分子中两个碳原子以叁键形式结合,碳原子也不饱和,因此也应该不稳定,也应能发生加成反应等。

711、  大家所推测的究竟合理不合理,下边我们来予以验证。

712、  [演示实验5-7](由两名学生操作)将原反应装置中导气管换成带玻璃尖嘴的导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水缓慢滴下,排空气,先用试管收集一些乙炔气验纯,之后用火柴将符合点燃纯度要求的乙炔气体按教材图5-14所示的方法点燃。观察现象:点燃条件下,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而伴有浓烈的黑烟。

713、  乙炔可以燃烧,产物为H2O和CO2,在相同条件下与乙烯相比,乙炔燃烧的更不充分,因为碳原子的质量分数乙炔比乙烯更高,碳没有得到充分燃烧而致。

714、  (补充说明)乙炔燃烧时可放出大量的热,如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氧炔焰温度可达3000℃以上,因此可用氧炔焰来焊接和切割金属。

715、  2.乙炔的化学性质

716、  (1)氧化反应

717、  a.燃烧2CH≡CH+5O24CO2+2H2O

718、  检验其能否被酸性KMnO4溶液所氧化。

719、  [演示实验5-8](另外两名学生操作)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缓慢滴下,将生成的乙炔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观察现象:片刻后,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

720、  由此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721、  乙炔气体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722、  前边的学习中提到由电石制得的乙炔气体中往往会含有硫化氢、磷化氢等杂质,这些杂质也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实验中如何避免杂质气体的干扰?

723、  可以将乙炔气先通过装有NaOH溶液(或CuSO4溶液)的洗气瓶而将杂质除去。

724、  b.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725、  [演示实验5-9]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缓慢滴下,将生成的乙炔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溴的四氯化碳中溴的颜色逐渐褪去。

726、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可以反应且生成无色物质,那么它们之间的反应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727、  从时间上来看是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迅速还是乙炔与之褪色迅速?

728、  (回答)乙烯褪色比乙炔的迅速。

729、  这说明了什么事实?乙炔的叁键比乙烯的双键稳定。

730、  应注意乙炔和溴的加成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可表示如下:

731、  (2)加成反应

732、  乙炔除了和溴可发生加成反应外,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与氢气、氯化氢等发生加成反应。

733、  教学目标

734、  知识与技能:

735、  ①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736、  ②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737、  ③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用的应用。

738、  过程与方法:

739、  ①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

740、  ②通过有梯度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有机合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

741、  ③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养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能力。

74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43、  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

744、  ②通过对新闻资料的分析,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物的安全生产和使用问题。

745、  ③通过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746、  教学重点:

747、  ①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方法归纳。

748、  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749、  教学难点:

750、  逆合成分析法思维能力的培养。

751、  教学方法、手段:

752、  ①新闻材料分析,分组讨论,引导启发、激发思考、情景问题的创设与解决、多媒体

753、  ②针对难点突破而采用的方法:通过设置有梯度的情景问题,分三步,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合成训练,在动手训练中自己体会、掌握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方法

754、  课时安排:1课时

755、  教学过程设计:

756、  教师活动:

757、  学生活动:

758、  设计意图

759、  【引入】

760、  多媒体展示与PVC保鲜膜有关的“新闻链接”以及“资料卡”,创设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合成情景引入新课(资料见后附表)

761、  【情景创设1】

762、  你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利用一些常用的原材料,合成PVC吗?

763、  【教师评价】

764、  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案写到黑板上,做出评价

765、  【新课】

766、  教师作归纳,以PVC的合成为例,引出有机合成的过程,以流程图直观展现

767、  【过渡】

768、  实际上很多时候有机合成是不能一步到位的,那我们要学会分析比较目标化合物和基础原料之间在骨架构建和官能团转化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些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完成“思考与交流”

769、  归纳内容

770、  【教师引导】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做出适当的引导

771、  【教师评价】提问不同小组学生的讨论成果,作出肯定与评价,引导学生做好归纳总结

772、  【过渡】当我们掌握了一些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后,就要学会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有机合成过程中了

773、  【情景创设2】

774、  在日常生活中,饮料、糖果中常常添加一些有

775、  水果香味的酯类香料,例如具有苹果香味的戊酸戊酯,你能利用1-戊烯为原料合成戊酸戊酯这种香料吗?

776、  【教师评价】

777、  对学生的成果作出评价,及时纠正错误;

778、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逆合成分析方法的思路

779、  【过渡】

780、  我们发现,在分析合成路线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要对不同原料或合成路线的选择,那么

781、  【情景问题创设3】

782、  想一想:结合生产实际,同学们,你认为在选择原料和合成途径时,你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783、  【教师归纳】

784、  选择有机合成路线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785、  反应条件必须比较温和。

786、  产率较高。

787、  原料地毒性、低污染、廉价。

788、  【过渡】

789、  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设计复杂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是,它是将目标化合物倒退一步寻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同辅助原料反应可以得到目标化合物。而这个中间体的合成也是从更上一步的中间体得来的。依次倒推,最后确定最适宜的基础原料和最终的合成路线。下面,我们就利用这种分析法,来完成这一道练习:

790、  【例题练习】

791、  试用逆合成分析法研究合成草酸二乙酯的路线。

792、  【小结】

793、  本节我们要重点掌握:

794、  一些常见官能团引入的方法。

795、  在有机合成中应用逆合成分析法。

796、  【作业布置】

797、  课后习题3题。

798、  思考课本P65学与问。

799、  一、说教材

800、  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801、  在化学平衡之前有溶解平衡(初中),在化学平衡之后有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很显然,化学平衡在这一系列的平衡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和硫酸、硝酸工业生产的化学原理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奠定基础。

802、  本节教材简析

803、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状态;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第三部分勒沙特列原理。

804、  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础是核心,教材是在简单介绍固体溶解平衡的基础上引出跟可逆反应对应的化学平衡并以CO和H2O蒸汽在1升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为对象,在分析、讨论的前提下引出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其特征,为第二部分内容的教学打下理论基础,过渡自然,给出知识的先后顺序合理,介绍知识采取以老(溶解平衡)带新(化学平衡)的办法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所以,第一部分教材的编排,问题的处理,完全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总规律,教学时必须遵守。

805、  而后一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采取先吃定心丸(即直接给出定义)后用实验证明的办法,我认为这个顺序有其不足之外,而将实验验证放在化学平衡移动定义之前,先以实验产生既定事实,之后再抽象归纳出概念较好。列宁说过:"从生动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所以,先通过实验现象找出规律,然后再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来,很自然地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806、  教学目标的确定

807、  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编排意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808、  认知目标——初步掌握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初步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809、  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810、  素质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811、  重点及难点的确定

812、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很重要,但最终学生必须用该理论来解决实际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所以"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的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学生对勒沙特列原理的字面含意"平衡将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的理解有较大的难度,故而对该原理中重点字词"减弱这种改变"的理解、剖析进而加以掌握是本节的难点。

813、  二、说教法

814、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815、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不断设疑,析疑,解疑。

816、  对涉及原理的解释,力求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模拟的电化教学手段加以解决,即遵守直观性教学的原则。

817、  采用方法1,有利于学生掌握从现象到本质,从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概念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818、  采用方法2,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且能使他们的认识过程遵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并能提高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819、  三、说学法

820、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的教学,应以发现为重点,确实帮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

821、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指导大多数学生用"发现"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还应注意不要忽视那些个性特征很强的学生,一定要指导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

822、  为了不使我们的学法指导活动落空,我们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力求把教师的讲授转变为启发诱导,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823、  四、说教学程序

824、  巧妙复习,引入正题

825、  打破传统问答式的复习方式,应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及化学平衡的特征。

826、  (这样做可以克服传统复习枯燥乏味的缺点,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将不可用肉眼观察到的微观粒子之间的化学反应,以实物模拟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变抽象为直观。)

827、  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828、  设问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已经建立的化学平衡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829、  (这样不仅开门见山地将本节研究的中心问题提了出来,而且使学生为之一动,此时,他们会在心中想"化学平衡在外界条件改变时到底会不会发生变化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新问题的求知兴趣。

830、  在这种情境和氛围中,由教师分别分次演示实验1—1—1—6,其中实验1—1—5放在投影仪上去做。

831、  这样可以增大实验的可见度)

832、  此时只分析讨论条件改变时,平衡变还是不变的问题,变如何变,为什么这样变?通过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

833、  关于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先让学生进行预测,后用实验论证的方式开展教学。

834、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35、  分析实质,深化认识

836、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再次设疑:"为什么当外界条件改变时上述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呢?这些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837、  这些问题只要教师稍加点拨,或经学生互相讨论,大多数同学都可以从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这一角度加以理解,并顺利得出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

838、  (这样做可使学生感觉到,通过实验,他们发现化学平衡可能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抽象,概括知道了化学平衡在外界条件改变时为什么移动,既从直观到抽象,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产生认识上质的飞跃,使他们的思维加深。)

839、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840、  在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之后,要联系实际,给出反馈题,启发学生思考。并由他们自己做出正确答案,以加深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和认识。

841、  (让学生做反馈练习的目的,用于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制定弥补的措施,在辅导时进一步完善教学活动)。

842、  【教学目标】

843、  1.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能根据氧化还原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844、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分析和设计典型的原电池,提高实验设计、搜索信息、分析现象、发现本质和总结规律的。

845、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快乐和喜悦,增强学习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激发科学探索,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事物间普遍联系、辨证统一的哲学观念。

846、  【教学重点】

847、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848、  【教学难点】

849、  原电池原理的理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850、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851、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法

852、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准备原电池实验仪器及用品。实验用品有:金属丝、电流表、金属片、水果。先将各组水果处理:A组:未成熟的橘子(瓣膜较厚),B组:成熟的橘子(将瓣膜、液泡搅碎),C组:准备两种相同金属片,D组:准备两种不同金属片。

853、  【教学过程】

854、  [师]:课前我们先作个有趣的实验。请大家根据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组装:将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水果中,将电流表串联入线路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855、  (巡视各组实验情况)。

856、  [师]:请大家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

857、  [生]:总结:出现两种结果:

858、  ①电流表指针偏转 ②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859、  [师]: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

860、  [生]:说明有电流产生。

861、  [师]:这个装置就叫做原电池。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原电池。请大家列举日常使用的原电池都有哪些?

862、  [展示干电池]: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池有下面几种,大家请看:

863、  [播放幻灯片]:

864、  化学电池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一次电池(原电池);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其中:一次电池可分为:糊式锌锰电池、纸板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扣式锌银电池、扣式锂锰电池、扣式锌锰电池、锌空气电池、一次锂锰电池等。二次电池可分为: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二次碱性锌锰电池等。铅酸蓄电池可分为:开口式铅酸蓄电池、全密闭铅酸蓄电池。

865、  原电池的构成:任何一种电池由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四个主要部件是:两个不同材料的电极、电解质、隔膜和外壳。

866、  【评注】提出问题,从身边走近化学,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867、  [教学目标]

868、  1.知识目标

869、  (1)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870、  (2)了解合成氨生产的一般流程和反应原理、反应条件等。

871、  2.能力和方法目标

872、  (1)通过合成氨生产条件的分析和选择,使学生了解应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873、  (2)通过用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化学平衡理论选择合成氨反应条件,培养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归纳能力。

874、  (3)通过合成氨对工业、农业等领域的重要作用的教育,让学生理解化学对于改善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875、  [ 教学过程]

876、  课堂练习:

877、  1.在现代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生物化工等生产中,大多数产品的合成往往需要使用的主要化学反应条件是()。

878、  (A)高温(B)高压(C)催化剂(D)高温、高压、催化剂

879、  2.将V 1 L的H 2和V 2 L的N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总体积为V 3 L(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生成NH 3的体积是()。

880、  (A)(V 1 + V 2 -V 3)L(B)(V 1 +V 2 +V 3)L

881、  (C)(V 1 + V 2 -2 V 3)L(D)[ V 3 -(V 1 + V 2)]L

882、  3.在某合成氨厂合成氨的反应中,测得合成塔入口处气体N 2 、 H 2 、 NH 3的体积比为6:18:1,出口处气体N 2 、 H 2 、 NH 3的体积比为9:27:8,则氮的转化率为()。

883、  (A)5%(B)50%(C)25%(D)20%

884、  4.下面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示意图(如图2-4-1):

885、  沿x路线回去的物质的是()。

886、  (A)N 2和H 2(B)催化剂(C)N 2(D)H 2

887、  5.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反应合成尿素。已知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水反应产生H 2和CO 2,H 2是合成氨的原料,CO 2供合成尿素用。若从充分利用原料的角度考虑,选用____物质作原料较好。

888、  (A)CO(B)石油脑(C 5 H 12 、 C 6 H 14)(C)CH 4(D)焦炭

889、  6.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25% 。若反应前后条件保持不变,则反应后缩小的气体体积与原反应物体积之比是()。

890、  (A)1:5(B)1:4(C)1:3(D)1:2

891、  7.在3H 2 + N 22NH 3反应中,使用催化剂的理由是()。

892、  (A)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没有催化剂该反应不能发生

893、  (C)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遏止逆反应的发生

894、  8.总压强为3.0 × 10 7 Pa时,氮氢混合气体(体积比为1:3)通入合成塔,反应达平衡时的压强降为2.5 × 10 7 Pa 。则平衡时混合气体中氨的体积分数为()。

895、  (A)35%(B)30%(C)25%(D)20%

896、  9.将2LN 2和6 LH 2充入密闭容器里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2L,计算:

897、  (1)平衡时,混合气体里各气体物质的质量分数。

898、  (2)N 2转化为NH 3的转化率。

899、  (3)混合气体中NH 3全部被0.005L水吸收,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氨水的密度为0.96g/mL,气体在标况下)质量分数是多少?

900、  10.某温度下,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 2和3molH 2,使合成氨反应达平衡,平衡混合物中N 2 、 H 2和NH 3的物质的量分别用m 、 n 、 g mol表示,如果温度不变,只改变初始物质的加入量,而要求m 、 n 、 g 的值不变,如果用x 、 y 、 z 表示所加入的N 2 、 H 2和NH 3的量,那么x 、 y 、 z 应满足:

901、  (1)若x =0,y =0,则z =-____mol 。

902、  (2)若x =0.75mol,则y =____mol,z =-____mol 。

903、  (3)x 、 y 、 z 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用x 、 y 、 z 的代数式表示)。

904、  1D,2A,3C,4A,5B,6A,7C,8D 。

905、  9.(1)H 2 14.11%;N 2 65.79%;NH 3 20.06%;(2)20%;(3)7.2 mol 。 L -1;12.8% 。

906、  10.(1)2;

907、  (2)2.25,0.5;

908、  (3)x +=1,2 y +3 z =6 。

909、  教学目标

910、  知识技能:通过复习有机合成,使学生掌握有机物的官能团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合成路线的选择或设计。会组合多个化合物的有机化学反应,合成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911、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的迁移能力。

912、  科学思想:通过精选例题,使学生认识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利用已学的知识,通过各种方法合成人们需要的物质,使知识为人类服务,达到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教育。

913、  科学品质:激发兴趣和科学情感;培养求实、创新、探索的精神与品质。

914、  科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题关键,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方法的教育,学会抓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

915、  重点、难点

916、  学会寻找有机合成题的突破口。学会利用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寻找合成路线的最佳方式。

917、  教学过程设计

918、  教师活动

919、  【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有机反应的类型,与有机物合成有关的重要反应规律有哪几点呢?

920、  【追问】每一规律的反应机理是什么?

921、  (对学生们的回答评价后,提出问题)

922、  【投影】

923、  ①双键断裂一个的原因是什么?

924、  ②哪种类型的醇不能发生氧化反应而生成醛或酮?

925、  ③哪种类型的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生成烯烃?

926、  ④酯化反应的机理是什么?

927、  ⑤什么样的物质可以发生成环反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或补充。

928、  学生活动

929、  思考、回忆后,回答:共5点。

930、  ①双键的加成和加聚;

931、  ②醇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932、  ③醇的氧化反应;

933、  ④酯的生成和水解及肽键的生成和水解;

934、  ⑤有机物成环反应。

935、  讨论后,回答。

936、  积极思考,认真讨论,踊跃发言。

937、  答:①双键的键能不是单键键能的两倍,而是比两倍略少。因此,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使双键里的一个键断裂。

938、  ②跟-OH相连的碳原子与3个碳原子相连的醇一般不能被氧化成醛或酮;

939、  ③所在羟基碳原子若没有相邻的碳原子(如CH3OH)或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如(CH3)3CCH2OH]的醇(或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生成不饱和烃;

940、  ④酯化反应的机理是:羧酸脱羟基,醇脱氢。

941、  ⑤能发生有机成环的物质是:二元醇脱水、羟基酸酯化、氨基酸脱水、二元羧酸脱水。

本文[高级伪原创标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最后一页
全球速看:光线传媒:拟择机出售不超3%当虹科技股票

精彩推荐

资讯News

  • 聚焦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