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阿里云,2023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
图片来源网络,数据可供参考
坦白说,在云计算整个行业,尤其第一梯队的云产品降价算不上新鲜事。但用上“史上最大规模降价”这样的字眼后,是否能投射当前企业及行业的发展状况,真正影响云计算客户的部署决策,是当下可以讨论的话题。
(资料图片)
亚马逊云科技是目前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占有率第一名,有数据统计,自2006年推出服务以来,到2016年亚马逊云产品总共施行了52次降价,当时人们对亚马逊云产品降价不再感到意外,亚马逊也对外表示价格下降是该业务核心理念的一部分。
阿里云也同样在发展过程中多次降价——2014年11月云服务器和云数据库产品价格下调达到20%;2016年10月中国区全线云产品价格最高下调50%;2018年6月含弹性计算、存储、性能测试PTS在内的核心产品不同程度降价,最高降幅达50%。例子不胜枚举,一年内多次降价也十分常见,且本次的官方通稿也特别强调了:过去十年阿里云将计算的成本降低了80%,存储成本下降了近9成。
另外,在很多次官宣价格调整时,以亚马逊云科技、阿里云为代表的云厂商,都会陈述此举并非是恶意的价格战,“规模效应使云厂商成本下降,进而将红利释放给用户”是常见解释。
而从成本结构来分析,云厂商的成本类型基本分为数据中心硬件配置成本、软件研发成本、折旧摊销成本、数据中心维护成本、职工薪酬,且一般是数据中心配置、折旧摊销成本占比较大(云业务的折旧成本极高)。
由于云计算希望用户使用IT资源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按需即取、灵活扩容成为基本能力,那么就要提前部署很多资源。而为了降低数据中心资源闲置或过剩的比例,就可以通过降价来获取更多客户,紧接着这些客户对资源的用量增加,就能提高资源利用率或提高软件使用量、降低边际成本,支撑企业进一步降价获取更大规模客户。
这样一来,降价、提高资源用量、降低边际成本,是云厂商都比较认可的正向循环。
众所周知,阿里云所贡献的营收成为了集团的第二增长曲线。但也很明显,阿里云的增长正面临关键的阵痛期。(注:从2021年Q4起,下表中收录的营收数据为“抵消跨分部后营收”)
大约从2020自然年第三季度开始,阿里云季度营收“同比增长”数值便持续下滑——从60%跌倒了最新季度的3%。但放眼国内或国际云计算市场发展趋势,此时都不至于达到“天花板”,阿里云高管同样也表示:不是市场小,而是环境差。
更令人焦急的是,这样的“环境”似乎更对互联网云有影响。
2022全年天翼云收入达到579亿元,同比增长107.5%;移动云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108.1%;联通云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121%。过去一年运营商云纷纷获得了高速增长。
而互联网云的高速增长还是发生在2020年以前。到2020年疫情刚出现时,因为线上授课、线上办公等在线需求的激增,云计算企服行业一度热闹非凡,配合新基建政策,单家公司3000亿、5000亿的投资大手笔皆有发生,行业整体的投资热情也达到高点。
到疫情中期,一方面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确有提升,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对云计算的价值仍持有怀疑。云计算公司为此招兵买马并设立多个细分行业团队如工业、零售、医疗、汽车等,致力从IaaS向上延伸到PaaS、SaaS,扩大客户数量和丰富收入结构。
但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下行,云厂商的客户开始调整支出,大多数云厂商自身也遭遇发展瓶颈,所有企业都在重新制定战略,力求确立更健康、更长期的商业经营模式。之前在2021年上市的几家第三方独立云服务商,上市后短时间内达到股价高点,此后便一路下退,似乎成了这片战场上压力更大的玩家。
再到后来,国内有关国资云的讨论迅速增多,互联网出身的云大厂突然面对运营商云、华为云这样的黑马,此前“以规模为优先”的战略,纷纷都调整为“追求利润、追求高质量”增长。
综上,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化确实使互联网云高速增长的态势受到影响,各家也都在基于新的环境制定新的策略,包括:
同属于第一梯队的云厂商大概率会有跟进动作,而其他中/小型云厂商由于早就选择了避开与第一梯队玩家直接竞争的商业路径,很难说本轮降价会对其有重大影响,他们的经营要点还是集中在快速建立有特色的技术和行业壁垒。
参考混合云ICT服务商青云科技在2022年报中披露的:公司公有云业务规模较小,但公司公有云的相关技术仍具有较强实力,未来公司对于该项业务的核心定位,是将其作为混合云战略的一部分,形成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高度一致体验的混合云解决方案进行交付。
青云科技也另外在年报中披露2023经营计划,主要分为3个角度:
1)公司销售将继续以标准化产品为主,以算力平台为核心。
2)其他场景以解决方案形式输出并结合合作伙伴能力。
3)针对不同的客户类型和对公司的价值,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立体式拓展客户。
其他厂商的情况与此会有相似之处。总之,2023年的中国云计算市场,依然充满竞争与挑战,但整体都会朝着对客户有利的方向调整、演变下去……
更多IoT领域技术发展与应用信息,将在IOTE 2023 上海国际物联网展上呈现,2023年5月17-19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汇聚全球超350+家参展企业、5万+来自工业、物流、基础建设、智慧城市、智慧零售领域的专业集成商、终端用户参观展会。
标签:
精彩推荐
5月20日是网络情人节,郑州陈寨花卉市场的一家花店看到一束与众不同的花,竟是用15个钢丝球包扎的。花店...
相较于火车站,机场的免费Wi-Fi速度要快了不少,而全球最快的免费Wi-Fi机场名单,也被统计了出来。美国...
近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向社会通报全省法院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工作情况及10起典型案例。据了解,五年...
南京市19日通报,公安部门在疫情防控期间依法打击各类涉疫违法犯罪行为,截至3月18日,全市共查处各类涉...
日前,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出现下行态势。今年以来,各方共同努力持续稳地价、稳房价...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9届会议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权保障边会18日在广州举办。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针对网络消费乱象,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
当好农民工的“护薪人” 近日,罗某等7名农民工在收到被拖欠的工资后,纷纷打电话向江西省南昌市...
“通讯录里所有人都知道我欠钱了”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守坤 ...
大连宝马车撞人案肇事司机被判死刑 本报讯 记者韩宇 10月29日,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
医院财务迷上网络赌博输光5000万元公款 □ 本报记者 马维博 □ 本报通讯员 汪宇堂 曹...
辊环车削 雕琢毫厘(工匠绝活) 【绝活看点】 23年来,雷虎始终扎根一线,改进钢材轧制工艺...
交警严查超标电动自行车挪用“白牌” 截至昨晚6时,处罚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共计6585笔;下一步将...
明起寒潮来袭 北方气温普降10℃以上 中央气象台预计,本周日北京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
多种蔬菜价格降幅达五成 包括菠菜、蒿子秆等 预计本月中旬蔬菜恢复供需平衡 本报讯(记者...
北京周日最低气温或达-4℃ 本报讯(记者 赵婷婷)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中央气象台获悉,新一股...
昌平一家四口确诊新冠肺炎 天通北苑第二社区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朝阳两涉疫校区及16所学校停课 ...
人社部发布通知 事业单位招聘可适当降低学历要求 昨日,人社部发布《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
资讯News
04-27
04-27
04-27
04-27
04-27
04-27
04-27
04-27
04-27
04-27
04-27
04-27
04-27
04-27
04-27
04-27
04-27
04-27
04-27
04-27
聚焦Policy
当好农民工的“护薪人” 近日,罗某等7名农民工在收到被拖欠的工资后,纷纷打电话向江西省南昌市...
“通讯录里所有人都知道我欠钱了”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守坤 ...
大连宝马车撞人案肇事司机被判死刑 本报讯 记者韩宇 10月29日,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
医院财务迷上网络赌博输光5000万元公款 □ 本报记者 马维博 □ 本报通讯员 汪宇堂 曹...
辊环车削 雕琢毫厘(工匠绝活) 【绝活看点】 23年来,雷虎始终扎根一线,改进钢材轧制工艺...
交警严查超标电动自行车挪用“白牌” 截至昨晚6时,处罚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共计6585笔;下一步将...
明起寒潮来袭 北方气温普降10℃以上 中央气象台预计,本周日北京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
多种蔬菜价格降幅达五成 包括菠菜、蒿子秆等 预计本月中旬蔬菜恢复供需平衡 本报讯(记者...
北京周日最低气温或达-4℃ 本报讯(记者 赵婷婷)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中央气象台获悉,新一股...
昌平一家四口确诊新冠肺炎 天通北苑第二社区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朝阳两涉疫校区及16所学校停课 ...